彭同学采访
发布日期:2013-11-18 16:55 浏览量:6786
人物链接:彭炎华,总裁十一班学员,广州市吉华岩土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06年放弃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薪稳定的工作下海,彭工当初的举动曾令很多人不解。凭着坚定的信念,3年多的时间,吉华公司已经成为广东少有的拥有齐全的监测检测资质的知名企业。活到老,学到老。2002年,彭工从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8年又带着企业管理的问题来到中大。作为总裁十一班的学习班长,彭工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不仅带领全公司,还带领全班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23号上午10点,我和陈丽嫦老师第一次来到吉华公司位于敦和路的新办公地点。一进门,彭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简要地参观了一下他的“大本营”。这里地方不大,但敞亮整齐,几个部门合理地分布在各个方位。所有员工的办公桌上都醒目地写着“专业、负责、及时”这三条公司宗旨。然而,奇怪的是,整间公司,除了彭总和几个管理人员外什么人都没有。我半开玩笑地问彭总:“彭总,怎么这里就您一个光杆司令啊?是不是金融海啸把您的部下全冲走了啊?”彭总大笑道:“哪里哪里,有一部分人现在到工地了,有一部分在长沙统一学习呢!”
我不禁感到诧异,听说过企业在周末抽时间为员工培训,给大家充电,可这工作日里,整间公司不见人,彭总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这一切还得从头慢慢讲起。
作为岩土检测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吉华公司自从03年注册以来发展很迅速。公司越做越大,然而,管理中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据彭总介绍,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他先后被三大问题所困扰。第一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的问题,岩土检测这个行业需要很多的资质认证,如果吉华直接挂靠已经通过认证的检测机构,也就是彭总所说的“借船出海”,他认为很好,有钱赚。但是,钱能赚很多,其他什么也积淀不下来。如果吉华自己“造船出海”的话,要投入很多成本。如何进行选择?第二个问题,是人员流动的问题,吉华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头几年人员流动性很大。当项目周期很长、数据量非常之大时,一旦老员工离开后,新员工很难接手。如何完成人才梯次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彭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每天从早到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文件要审批。如何放权?在这样的“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彭总觉得越来越感苦恼和困惑。吉华的出路在哪?管理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如何引导吉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彭总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和珠江新城一个项目的业主聊天,彭总向他诉苦,朋友听了以后,建议他可以去中大读总裁班,他说那里很好。所以彭总就试听了EMBA总裁班的几节课,彭总对我说“当时感觉真不错,很多理念、案例都很有启发性。于是,我立刻决定报了这里的总裁班!”
总裁班的课程面是非常广的,涵盖了经济生活、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究竟哪一把钥匙能打开吉华发展道路上的锁呢?据彭总讲,当时他印象最深的是张声雄老师的《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它?这两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彭总说:“你要知道,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你能否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完全取决于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听了张老师‘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课后,我觉得,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不断进行自我组织再造,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永葆竞争力!”
一谈到学习型组织的问题,彭总不觉兴奋起来,他兴致勃勃地说:“我们公司在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制之前,人员流动性的问题很难解决。我们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工期长,数据量大,老员工一旦流失,新员工很难迅速上手。招到新员工后,集中进行培训成本不低,而且影响进度。现在我们通过逐渐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改观。我们每周一有例行学习会,大家都要发言,都要讲出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只有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变成集体的优势,公司才能够更强大。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我们集思广益,一起想办法。在这样的氛围中,对于肯学习,爱学习的员工,我们一直是很鼓励的,例如,我鼓励员工发论文,通过写论文来总结经验。每次看到员工有文章发表,我都很高兴,并会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除了这个例行学习会,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大家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总之呢,学习、交流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种学习型的氛围建立起来以后,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新员工成长也更快了。不断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现在,走一两个老员工我并不担心,因为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能够很快培养可以替代老员工的人。”彭总介绍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这里人这么少,原来,对于他来讲,组织员工学习,促进大家进步,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一节课传授了一个理念,一个理念经过彭总的创造性应用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不禁为他感到高兴。于是,我又问他:“那另两座大山怎么搬掉的呢?”彭总停了一下,帮我加满茶,静静地说:“那得益于另外的一门课,也就是王磊老师的《量化管理》。上了这门课后,我对公司的工作进度进行量化,对员工薪酬进行量化,这些措施采用后对企业管理的效率帮助很大。以前,我们公司所有任务最终都要我来批,我来管。中层领导工作积极性不够,现在,通过对工作细分量化,每个人都清楚你在规定的时间要完成什么,完成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这样一来我的任务就轻松多了。我只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就好,催一催进度慢的,修改修改有问题的东西就好。同时,对工作的量化也体现在薪酬上。我们的工资制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工资,另外是提成,也可以说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计算我们有自己的公式,工作完成质量、其他员工对你的评价、关联单位对你的评价都会直接影响你的绩效工资。在这样的公式面前,大家一律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回报。”
学有所用让彭总感到非常欣慰,他告诉我,EMBA班给予他的其实远不止这些,他指着公司门口的花篮、书架上的花瓶、办公桌上的装饰品对我说,这些都是他的同学送给他的,祝贺他乔迁新址。“在课程班这个平台上,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些企业界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通过和他们交流经验,潜移默化中会受益很多!”。
关于总裁班,他充满了感情,他说:“EMBA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我现在找到了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也就是勤总结。写文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这样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否则左耳进右耳出是什么意义都没有的!我不仅自己经常写文章,还经常要求、鼓励员工写。这种写文章的风气已经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有一点,就是对企业前景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以前,我只是觉得踏实地做实事最重要,现在,我得补充一句,那就是我们公司要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做成广东省最专业的一流的监测检测机构。我们已经通过了监测检测的计量认证,现在正在申请勘察设计和检测的资质。另外,我对于企业的宗旨也更清晰,那就是专业、负责、及时。专业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提供的就是最专业的监测检测服务,尤其在深基坑监测、隧道监测、高边坡监测和软土监测方面是其他单位难以替代的;负责,就是对业主负责,对项目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你要知道,如果我们监测不到位,一旦这些工程出事,它的损失是极大的,不光是仪器、设备,有时甚至要死很多人,比如杭州的地铁事故、江南西基坑坍塌事故,出了这样的事情,谁也承担不起;第三是及时,及时就是不拖沓,要高效率完成工作。工程不会等你,安全隐患更不会等你,你必须抓紧时间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在中山大学的学习解决了困扰吉华的几个关键问题后,公司管理慢慢走上了正轨,彭总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回味与总结属于自己的管理智慧与人生感悟。“在中大学习以后,我的心态也有很大的转变。随着跟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家的交往,我开始觉得赚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企业家应该有更多的承担和责任,对员工、对家庭、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