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企业涉税数据自查与博弈》
发布日期:2017-05-27 15:56 浏览量:2048
课程收益
1.了解企业税收问题的自查方法
2.掌握税务稽查的思路
3.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隐患
4.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解决企业涉税问题
5.提升企业财务人员自身价值
课程大纲
一、2017年国地税融合下最新税务稽查形势分析
1.2017年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
2. 2017年国税总局稽查方向及项目解析
3.2017年国地税联合稽查的模式及纵深演变
4.“营改增”后税务案件检查推送手段与重点涉税内容概览
5.“金税三期”的使用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税务稽查选案的重点税收指标与企业自查关注点
1.重点稽查对象的选择指标条件
2.异常稽查对象的选择指标条件
3.国地税联合稽查对象的选择条件
4.增值税检查的主要指标
5.企业所得税检查的主要指标
6.土地使用税检查的主要指标
7.房产税检查的主要指标
8.个人所得税的分析数据
9.印花税检查的主要指标
三、近三年的税务稽查对象的表象特点归类
1.营业额大但长期亏损或微利经营的企业
2.长期亏损但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企业
3.营业额大且微利经营,销售对象或订单来源单一企业
4.常规判断有边角料、废品等出售但无其他业务利润的企业
5.长期不作盘盈、盘亏处理的企业
6.有直接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关联关系但不进行关联申报的企业
7.税收优惠期间利润高,优惠期满后利润率下降较大的企业
8.工程施工企业营业额高但应收账款不符合正常比例;
9.税负率逻辑和变动不正常的企业
10.属一般常规性企业但无形资产金额较大并呈成长态势
11.资本公积项目余额大
12.往来项目余额大的企业;
13.存货项目余额大且不断增长
14.常规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强但个人所得税申报金额较低
15.拥有不动产(尤其是土地)的企业但进行股权转让的
16.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表申报的利润率长期与预缴所得税采用的预计利润率趋同的
17.进料加工企业但内销收入增长较快的
18.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余额大幅度下降
19.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项目关系存在错误的
20.拥有或使用较多的不动产但未申报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
21.营业外收入、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项目金额变化较大
四、汇算清缴期间重点会计科目风险评估与账务调整
1.其它应收款科目的风险评估及调账
2.未取得发票的预付账款的风险评估及调账
3.其它应付款科目的风险评估及调账
4.预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及调账
5.长期未支付的应付款风险评估及调账
6.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的风险点及处理方法
7.职工薪酬类科目的风险点评估及调账方法
8.预提费用性质的各项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费用检查及调账
五、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内控检查及方法
(一)企业收入方面的涉税数据自查与博弈
1.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检查涉及的会计科目及方法
l确实无法支付的款项,未计入收入总额
l违约金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
l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补贴收入长期挂往来款
l用于交际应酬的礼品赠送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l外购水电气用于职工福利未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l租金收入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确认收入
2.企业主营收入科目的检查
3.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检查
(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检查涉及的会计科目及方法
1.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安保基金返回款的检查
2.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安全生产费,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应视同工资薪金的各种劳动报酬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4.计提但未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等未作纳税调整
5.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未作纳税调增
6.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作为企业发生费用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7.列支以前年度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8.职工福利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
9.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不合规,未作纳税调整
10.业务招待费用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未作纳税调整
11.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费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12.赞助性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13.税收滞纳金和罚款支出,已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14.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15.应予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
16.不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支出,未作纳税调整
(三)资产类项目检查涉及的会计科目及方法
1.资产处置所得,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资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直接在税前申报扣除,未作纳税调整
3.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符合税法规定,未作纳税调整的现象
4.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未作纳税调整的资产
5.将固定资产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一次性列支未作纳税调整的行为
6.不征税收入形成资产折旧在税前扣除,未作纳税调整的项目
7.损耗额超过合理损耗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
六、税务评估检查风险应对与税企争议博弈
1.税收征收管理法维权条款运用分析
2.纳税人十大权益运用要点分析
3.检查期间与检查人员的政策沟通分析
4.审理期间合理运用陈述申辩权要点分析
5.行政复议和诉讼选择运用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