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华商国学班《〈黄帝内经〉养生大道》课程分享
发布日期:2015-05-25 18:17 浏览量:2323
上周末,时代华商国学班的同学迎来了张其成老师的《〈黄帝内经〉养生大道》课程,张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大家学习到很到的养生之道。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两天的精彩课程吧。
一、《黄帝内经》分《素(意为本质)问》、《灵枢(意为关键)》两部分,共162篇。
《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等人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基本观念:1、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更是涉猎天文、地理、风水、哲学、心理等方面的生命百科全书。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二、《黄帝内经》的地位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学经典、第一部养生学宝典、第一部生命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三、国学的五经
《易经》——易家
《论语》——儒家
《道德经》——道家
《六祖坛经》——禅宗
《黄帝内经》——医家
《易经》,外经,讲宇宙万物的变换;
《黄帝内经》,内经,讲人体内在的变换与平衡。
四、中华文化一源三流
一源:易为主干
三流:儒释(禅)道三教互补;
两支:国医养生,国艺怡情。
P.S.:国学学习:
1、要系统化的学,切莫碎片化;
2、书不要多读,读就读经典。多读然后能悟。
3、读什么:
青少年期,读《论语》,明白“要做什么”
中年期,读《道德经》,明白“不做什么”
老年期,读《六祖坛经》,明白“往哪里去”
一辈子,读《易经》、《黄帝内经》
4、不主张青少年期背《易经》,但应该背《易经》的“易传”
五、养生
1、《上古天真论》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此篇着重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以传说的真人、圣人、至人、贤人为例,说明不同养生方法的不同效果。
黄帝问: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岐伯解答: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应该做)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不该做)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影响健康的四大基本因素:
健康=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17%(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遗传因素占15%+生活行为方式占60%
2、养生——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健康人生、快乐人生和智慧人生
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养生四层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养生三大要素:精、气、声
六、 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即阴阳中和
1、健康: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人与人的和谐—人我合一
心身的和谐—形神合一
2、疾病:不和
阴阳不和,气血不和
脏腑不和,经络不和
3、治疗:调和
调和阴阳,调和气血
调和脏腑,调和经络
七、养生四个层面
饮食:食饮有节
起居:起居有常
运动:不妄作劳
精神:形与神俱
1、饮食有节
五少:少量、少盐、少油、少糖、少热
饮食:少、杂、淡、鲜
五低二高: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
2、起居有常
子时(半夜11时~1时):胆经
午时(中午11时~1时):心经
卯时(上午5时~7时):大肠经
酉时(下午5时~7时):肾经
3、不妄作劳
A、导引术
呼吸-吐纳
1、五十营呼吸法:营卫之气,昼夜24小时运行五十周。270次呼吸(270息)运行一周,换算成一息为6.4秒。
2、顺呼吸与逆呼吸:深、长、匀、细
B、坐式八段锦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头)。
左右鸣天鼓(掩耳敲后脑),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舌)搅水津。
背后摩精门,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可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伸展运动)。
神水(津)九吞咽,发火遍烧身。
4、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形神合一,心身合一
八、人身三宝:精、气、神
1、
儒——孔子,治世、养德、重气
道——老子,治身、养身、重精
释——释迦牟尼, 治心、养心、重神
2、
精:生命的物质——养精:养生的基础
气:生命的能量——养气:养生的途径
神:生命的主宰——养神:养生的关键
3、夫形(神)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淮南子》
4、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气者,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九、精
1、广义:构成人体生命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一切精微物质)。津液、血、水谷精微等。
狭义:肾精(元精) →天癸
2、天葵
促进与维持男女性机能的物质。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
“天”是言其来源于先天,“癸”是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张景岳)。
3、肾精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六节藏象论》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
4、肾精作用:
主藏精,主生殖
主发育、生长,先天之本
主水,司二便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纳气,协调呼吸运动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外应于腰
5、婴儿(精气神最足)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向婴儿学习:
做人:1、不争;2、内敛;3、至柔克至刚
养生:1、多笑;2、多按少府穴;3、要养精
6、养精
1、节欲保精: “积精全神”
房中术,保精,还精补脑
2、饮食(补肾,黑色食材):枸杞,山药,核桃,黑芝麻,黑豆,栗子
3、 穴位按摩(最重要):下丹田(关元)、命门
十、 气
气,构成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能量物质。
气主要来源于:
一是自然界的清气;
二是父母的先天精气;
三是水谷之气(营养物质)作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以天地之气生。
元气(原气、真气):根于肾,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生命的原动力。
十一、神
广义:生命活力和精神活动的总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心主神明
神安则心安,心安则人安
元神(先天)-元性-真性 -本性-自性:
先天之性,无思无虑,自然虚灵,寂静不动,恬淡虚无,若存若亡,恍恍惚惚 ,原生无意识
识神(后天)—欲神:气质之性,有思有虑,灵而不虚,活泼好动,情感欲望,大脑意识体元精——元气——元神“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
十二、修心
儒家正心——仁爱之心(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德:仁、义、礼、智)
道家静心——自然之心(虚静之心)
佛家明心——觉悟之心(精进心、慈悲心、虚空心)
医家调心——平和之心
1、儒:
止定静安虑得;
尽心-知性-知天道:
致虚守静,涤除玄览,心斋坐忘
佛:戒、定、慧;
禅: 棒喝,机锋
易:观象洗心法
2、禅定
古印度梵语音译“禅那”。“思维修”或“静虑”。
自性不动,名为禅;
心念不起,名为坐。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3、儒家-读经: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4、内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五心养神
心态平和——恬淡、清静
心地善良——天真、淳德
心胸开阔——游行、视听
心情快乐——乐俗、志闲
心灵纯净——虚无、内守
6、《灵枢|本神》
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十三、阴阳
人体组织结构(部位、脏腑、经络、气血)
人体生理功能(阴精阳气、升降出入)
人体病理变化(阴阳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虚)
十四、辨证论治
阴虚证
阴虚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阳虚证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可有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为常见证候,并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证候。阳虚证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阴阳辨证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舌干燥,面赤,两目干涩,烦躁多梦,腰酸腿软,大便秘结,苔少、舌质红且瘦,脉细数
阳虚: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口淡不渴,喜热饮食,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便溏,舌质胖嫩,色淡,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十五、体质
太阳(火形)、少阳(木形)、太阴(水形)、少阴(金形)、阴阳平和(土形)
阴阳平和型:功能较协调的
体质偏阳型:偏热、偏燥、亢奋、多动的
体质偏阴型:偏寒、偏湿、低沉、多静的